写在前面的话:很多导游都认为井冈山、瑞金这种以近现代革命战争史的讲解很难,我个人有一些关于这类导游词的一些见解和大家分享。并将我所写的这篇瑞金导游词给大家参考。其中所有历史事件以余伯流的箸作为准,如和其他作者有异请自行判断。
第一、 一篇优秀的导游词就如一篇好的文章,必须主线清晰,我以毛泽东下井冈山后的一系列活动为主线。
第二、 导游词和文章不同在于可听性大于可看性,所以要以“历史要当故事讲,故事要当趣事讲。”
第三、 历史类导游词和其他类导游词不同,在导游词中要加入如回忆录,领导人的文章或诗词以证明你所讲解的真实性和专业性。记住,生动有趣,可听性强不等于讲解浅薄。这点务必要注意。
第四、 加入自己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看法和评述,让你的导游词和别人比与众不同。
第五、 区分繁简,重点突出。学会细讲和简讲,切勿到处开花。我重点细说毛泽东的战略才华。
各位游客,我们将前往中华苏维埃运动的大本营,红都瑞金。这是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引兵井冈、创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的又一个新的辉煌壮举。瑞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代表着中国的革命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为什么是比井冈山斗争时代走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呢,我先来给大家作一个对比。井冈山建立的是第一县级的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瑞金建立的是全国性的中央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井冈山提出上山做红色的“山大王”。瑞金却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路线。井冈山三湾改编时不到一千人的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瑞金反围剿时的七八万人枪的红一方面军。井冈山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敌疲我打”的游击战术。瑞金以“诱敌深入,大步进退,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战中各个击破并歼灭敌人”运动战略战术。说到这我提一下,大家注意了我说到瑞金的战斗我用到了战略两个字,说井冈山时我只说了战术。我说下战略和战术的区别,战略是在大兵团战争或多个兵团共同作战时的方向性的计划和部署。也就是战略包含了战术。而战术只是战略中的一部分。从这点我们就知道瑞金和井冈山相比人枪上的区别有多大。还有井冈山的插牌分田,瑞金的《土地法》的发布等等,这些对比都表现了一个新的高度的红色根据地的出现。当然我们称呼毛泽东同志也从毛委员变成了我们现在最熟悉的称呼“毛主席”。当然这个红色根据地的建立和井冈山是同样的困难和艰苦。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那段红色的历史,让我们回到1929年1月。
1929年,敌人对井冈山实行了第三次会剿,由彭德怀的红五军守井冈山,毛泽东带红四军于1月12日集结,14日从小路出发向赣南,计划用“围魏救赵”的方法吸引敌人,以解井冈山上的压力。和当年秋收起义的情况一样,这个计划失败了,红四军下山之后不但没能达到目地,反而在大余被遂川的李文彬二十一旅尾随击败,之后又被刘士毅的十五旅造成溃退。特别是在寻乌圳下村,军部包括毛泽东本人差点被敌人包了饺子。虽然终于突围出去可是损失惨重,一系列打击不断出现在毛泽东面前:爱将何挺颖(30团党代表,黄洋界保卫战的主要领导者)重伤在撤退时因为没用担架被马踩死。为此毛泽东将林彪一顿怒吼。筹备的一万元现款在突围时丢失。朱德的夫人伍若兰在混乱中和队伍走散,因腿部中枪被俘,之后在赣州被敌人残忍的将头颅割下。队伍减员到不到3000人。这一系列的打击下,毛泽东伟人的性格又一次让他力挽狂澜。
我现在要说一下关于伟人的性格。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在乱世中,英雄不是从不失败,而是能够屡败屡战的人。同样,伟人不是神仙,不是圣人,他也会失败,也会犯错误,但是伟人在任何困难和打击下都能够不受外界影响,冷静的分析形势,最后指引大家走上一条最为正确的路线。1929年2月3日,毛泽东在前委扩大会议上分析了失利原因,并决定不去赣南而是去吉安的东固,去东固的原因是:李文林的红军独立二团在那,有一小块根据地可以让我军休整,毛泽东也作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这3000人完全打散毛泽东和朱德分散潜回上海以化名登报联系,毛泽东还拟好了一个叫杨子任的化名。
刘士毅的部队咬着红四军不放,2月8日,毛泽东到达瑞金大柏地,在路过一个叫前村的地方,毛泽东发现了一个打伏击的好地方。下井冈山后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战士气势低落,太须要一场胜仗来鼓舞士气了。所以当毛泽东决定在这和刘士毅打一场时,战士都喊着“消灭刘士毅,杀敌过新年”的口号。2月10日,按计划部署,红二营营长萧克和党代表胡世俭负责引诱敌人进入伏击圈,其他营伏击并切断敌人后路。萧克为成功引诱敌人故意带上行李,边打边跑边丢,很快成功的把刘的十五旅的两个团引入伏击圈。这是从下井冈山后一第一场大战,也是下山后的第一次完胜,敌人的两个团全歼,两团团长等共800人成为我军的俘虏。刘士毅残部和李文彬部吓得停在赣州和会昌不敢再追。我军一下扭转了一直被动的局面。我们可以通过萧克,康克清,朱德等人的回忆录上的细节来体会下当年这战打得有多痛快淋漓。“朱军长一声令下,战士们近一个多月的气一下冲了出去,好多战士用石头,木棒和敌人打,朱军长带着警卫排拿着驳克枪也冲上去了。”“陈毅同志和机关的几个同志也冲上去了,陈毅同志的手枪没有子弹后从地上捡了块石头砸敌人。”“毛泽东同志没有带枪的习惯,他捡了根木棍喊了声上,就要上去,警卫的战士拉住了他自己也上去了。”“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从来没有背枪的习惯也背了条长枪在身上。”“好枪我们留下,坏的我们没要全丢到河里去了。”毛泽东在四年后又一次路过大柏地时写下了一首〈菩萨蛮、大柏地〉描述了当年的情节: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大柏地胜利后,部队于2月16日和东固的领导者李文林见面,并和红二,红四团胜利会师。毛泽东在东固这个地方发现了一种更好的战略方法。也从东固的领导者李文林身上学会了一种全新的割据方式。这种割据也就是在毛泽东选集中提到的三种割据中的一种,这三种割据分别是,井冈山王佐,袁文才式的割据,东固李文林式的割据,赣东北方志敏式的割据。东固山也因为这次会师拥有了“东井冈”的称号。这里我要重点说下东固的领导人李文林,李文林在历史上的记录不多,主要是因为在不久后的富田事件时也就是我们说的AB团事件不幸牺牲。但是他如果活下来的话一定是一个大将之材。我们从毛泽东在东固给中央的信上可以看出毛泽东对李文林的认可。“东固的反动势力已驱逐了,权力完全是我们的,但是没有公开的政府机关和赤卫队,敌人来了寻不到目标,党组织完全秘密。在总暴动之前这种形式是最好的。他们的战术是飘忽不定的游击,区域很宽,消灭了很多靖卫团,从来不发生经济问题,交通也方便,敌人完全奈何不得,用这种方法,游击区域可以很广,发动群众的地点也很多,可以在许多地区建立党和群众的秘密组织-----”从这封信上我们可以看到两点,一是之后的诱敌深入,大步进退,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战中各个击破并歼灭敌人”运动战略战术,这个战术是之后我们反围剿取得胜利的法宝。就是从李文林的飘忽不定的打圈战上学到的,第二,之后我们的秘密组织,也就是地下党的出现从这里第一次提出。所以大家了解了为什么我要重点说下李文林东固的形式对毛泽东帮助很大。
在大家和东固会师不久,新的打击又来了,井冈山传来消息,井冈山失守了,彭德怀向南突围出去了。队伍现在何去何从,如果没有了解李文林的割据方法,可能毛泽东会只想打回去,可是因为有了这个更大更广的打圈方法后,毛泽东做出了一个新的决定,不回井冈山,用李文林的飘忽不定战术挺进赣南闽西。这是个非常关键的决定,正因为这个决定我们才会有了之后的一支和蒋介石抗衡的力量。我们来分析下毛泽东不回井冈山的原因,先不论井冈山打回来须要一个什么样的代价,就算能很轻松的打回来,井冈山的易守难攻的地理也不利于发展和扩大,最多也就回到29年的一万多人的形式,别忘了井冈山是一个人口不到两千,产粮不到万担的地方,敌人一旦经济封锁必然山上物质困难。而东固的秘密割据却不会有这种情况,并且很大区域的打圈就可以更快的壮大我们的队伍和力量。毛泽东又一次用他伟人性格和信念带领他的团队走了上了一条在当时最正确路线。从下井冈山到长汀,于都,兴国,宁都四个红色政权的建立一共只花了三个半月,红四军也从被动到了主动并快速打开了赣南闽西的局面,多数的红军官兵也不得不对毛泽东的决定表示折服。之后,毛泽东主张的趁蒋桂混战时间,以赣南闽西二十个县为范围,建立新的根据地,并一年争取江西,一个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蓝图就此展开,一年之后,也就是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叶坪村的定都瑞金,随着一苏大会的召开,代表着一个全新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胜利的出现在世界的东方,这一天也就成为我们瑞金被称为红都瑞金的开始,同时,毛泽东当选为苏维埃共和国的主席,我们也从这一天开始正式称呼毛泽东为“毛主席”。
当然,赣南闽西的局面打开到瑞金定都的胜利背后同样是困难重重,比较井冈山的困难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极,因为这些困难不光是因为敌人的多次围剿的外部困难,更多的是来自于内部,王明,这个本本主义的开派祖师的进入,造成中共中央左的领导开始浸入,从“二月来信”到一个从莫斯科回来专门搅局的刘恭安造成毛泽东的七大落选,从博古请来太上皇一个伪军事专家李德,这个外来的洋和尚最大的本事除了骚扰女红军之外就是专念歪经,用他的抗敌于国门的破战略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这些内部的困难比较起外部的敌人对毛泽东的打击更大,其造成的破坏也更可怕,好不容易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就这样没有了,红军为保持力量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走上一条鸟兽难度的悲壮之路,用命和血来测量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牺牲是惨烈的。
最后大家来了解下在瑞金的五次反围剿,第一次反围剿时间是在1930年底,蒋介石集10万大军,由江西省政府主席鲁涤平总指挥进攻吉安东固和永丰龙岗,进攻分三路,张辉瓒部,公秉藩部,谭道源部分别从三个方向直扑东固,张辉瓒为前敌总指挥。敌人来势凶凶,并有十万之众,我军才不过四万多人。所以毛泽东决定从东固退却,采用诱敌深入的方法,用我们的长项“飘忽不定的打圈法将敌入引入我方最具优势的地点,也就是龙岗一带,趁敌多日已疲惫不堪,用一个太平天国军当年和曾国藩战斗的战术“五朵莲花炒尾阵”。一路正面堵住敌人前进,两路分左右冀包抄,一路从后断敌人退路,再一路做机动。快包,狠打一举灭敌。毛泽东在歼敌会议中特意写了一副对联来描述这次的战略构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就如毛泽东所料一样,当敌人雄纠纠的进入东固后,一点红军的影子也没见,张和公两人为急于向蒋请功,自己人在东固误打了一场外就没有一点红军的动静。张辉瓒接到鲁涤平命令后急急向龙冈前进。当张辉瓒到达龙冈后除了认为前方有黄公略的几千人外对四周早就部署好的并在收紧包围圈的红军一无所知。当张总指挥一大早起来还准备去小布时发现自己早已经是瓮中之鳖。关于这一战毛泽东一首《渔家傲》中写到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从诗词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情况了,红军趁龙冈大雾,如天兵下凡一样突然包围了张辉瓒的十八师,全歼敌人并活捉了总指挥张辉瓒。鲁涤平发电给蒋介石“龙冈一役,十八师片甲不还”。蒋介石收电后暴跳,31年1月4日,第一次反围剿胜利,我军五日两大胜,歼敌12000,缴枪一万。还有一个比枪更让人兴奋的好东西,电台一部。
胜利之后,蒋介石没有给红军太多的时间,不到一个月,蒋介石就调何应钦代替鲁涤平指挥第二次围剿,因为第一次因轻敌的失败,这次共派兵二十万,18个师又3个旅,向苏区压进。这次蒋介石亲自作出作战计划,“厚集兵力,严密包抄,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部署东西共700里的弧形阵线,并加入空中飞机侦查。这次我军虽然面对的是比第一次围剿多一倍一的兵力,而我军只有三万多人,可是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们很清楚敌人的这么多人,战线一定很长,在战线上找敌人的弱点,利用群众和地利条件和敌人打圈我们是很有信心的。并且我方还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敌人并不知道,就是在第一次反围剿时缴获的电台,所以敌人用明码发电时,我方安然的收听他们的部署和敌方的新闻。并定好先打先打敌五路军的5个师,因为五路军人虽多,但是个杂牌军,又是北方军到到南方,水土不服,内部又有矛盾。打下他后向东横扫。当敌人进入东固,又是空中侦查,又是地面探查,红军就像蒸发了一样,影子都不见,其实我们就藏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和东固一山之隔的富田。而等到敌人一进入东固就进入了我们的包围圈,当红军从四面猛攻下来时,敌人都不知道红军是从哪来的,敌人也死都想不到,他们苦苦寻找的朱毛的指挥部就在旁边的白云山上,随着战斗的打响,我军快速的干掉了公秉藩部,并缴获了一个我们作梦都想要的东西,100瓦的大功率电台。可惜我们不知识公秉藩,让换上士兵服的公秉藩冒充书记官,被俘后给他发一块钱路费放他走了。可惜啊。之后按既定方针向东横扫。从5月16到31日,从西向东横扫700里,16天五战五捷,共歼敌3万,缴枪2万多。可以说是打得痛快淋漓。毛泽东在大胜之后诗兴大发写下《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蒋介石终于坐不住了,6月22日乘坐永绥号军舰抵南昌,亲任围剿军总司令调23个师又两个独立旅共30万大军,这次蒋介石不打算再步步为营了,这次蒋介石采取“厚集兵力,分路围攻,长驱直入。”的新战术,西面沿江堵截,东面建立一条防线,用7个师的精锐进入寻找红军主力,让红军藏无所藏。一举拿下苏区。为怕各军有后退的,采用连坐法,规定师长未退,旅团敢先退,杀无赦,旅长未退,团营敢退,杀无赦。第三次反围剿可以说是毛泽东把飘忽不定的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打圈战术发挥到了极致。我们现在一提到第三次反围剿就会用到“毛泽东千里回师,三战三捷”这句话。在蒋介石的部署下,我军不能按上一次的方法,而是先诱敌向北,一路上留下如“三军团由此向北”“某团驻地”“某同志,速到部队前面,有事找你。”等粉笔字迷惑敌人,而真正的主力先向广昌建宁收拢,再回师赣南,在敌人的千里阵线上来个“中间开花”。以打破蒋介石的天罗地网。这就要求要在蒋介石的防线工事完成前,在敌人两支部队中间冒险穿过,让敌人认为我军还在千里之外时,而我军已经到了敌人的中后方突然攻击。才能打破蒋介石的这张密网。而一旦敌人了防线完成,我军将完全处被动局面。不得不说毛泽东这个人心有大略,人也有泼天大胆。他带领主力两次夜间从正在修工事的敌人中间险穿狭缝。我方这边马蹄上包上布,马嘴封住,人员一律不得出声,不得有火光。在穿行路上,我军两冀不到10华里就是敌人,在休息时我军还可以颀赏下敌人正夜修工事的热闹。这就是第三次反围剿毛泽东出奇制胜所用的“千里回师,险穿狭缝,中间开花”的战术。大破蒋介石的30万大军。历时77天,六战五胜。而我军才不过三四万人马。而国民党军被打得疲惫不堪。其中一参谋在信中诉说“一个月下来,肥的拖瘦,瘦的拖死,没有不病的。”但是在胜利的背后,我军损失了一员大将,三军军长黄公略,被敌机机枪扫射,中弹牺牲。毛泽东亲自写下挽联
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而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降。
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三次的反围剿,让我们的中央根据地更加成熟,毛泽东在结束了第三次反围剿后,立刻开展定都瑞金——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瑞金的全胜时期就此到来。中国的革命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可是当瑞金的红色事业如火如图展开时,我党内部左的引响也更加严重,其结果是最后毛泽东的领导权被剥夺,当博古项英开始来对苏区的工作全面领导时,1932年底,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也开始了,万幸的是博古不是军事人材,临危受命的朱德和周恩来还是动用了一二三次的经验,坚决的抵制了临时中央和后方中央局的错误干预。在南丰撤围,四次破除铁围。又一次幸运的夺取胜利,用四万多人打败了蒋介石的四十万重兵。
最大的破坏者永远在内部,在蒋介石几十万大军前谈笑自如的毛泽东几乎走到了绝路,为了争权的博古请来了太上皇李德,军事上的指挥权也被剥夺,可是这个李德在军事上完全可以说是个“水货”。在无视中国实情的情况下完全否决了之前我们四次以少胜多的法宝,将我们的这种运动战术说成是不入流的战斗方式,这个伪军事专家在苏区被女红军叫成骚驴子,从这个称呼上我们就知道这个外来的洋和尚比起军事指挥他更长于去骚扰女红军。这么个东西定出的所谓据敌于国门的战术是一本怎样的歪经。1934年中旬,战事上红军已经完全被动,第五次打破围剿已经不可能完成,红军不得不放弃中央苏区,突围转移。10月,病中的毛泽东躺在担架上,和红一方面军渡河开始长征的第一步,如果不是周恩来的多方面争取,毛泽东会被留下来等死。万幸的不是毛泽东,而是中国革命事业,如果毛泽东没有和长征队伍走,中国的革命事业可能在不久后就会划上一个句号。可是因为有毛泽东,这个永远在最困难的时候能够力挽狂澜,走上正确道路一代伟人在不久后又会创下一个新的奇迹,让中国的红色事业进入下一个高峰。好了,各位游客,关于瑞金的介绍我就讲到这里,其他内容我们到达叶坪后我再我和大家详细讲解。
是的,你看到了这里有些变化,想来听我声音的朋友,来喜马拉雅找我吧!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
问配音如何对口型 1个回答
-
问宣传片制作一般的价格是多少 1个回答
-
问布谷鸟配音多音字怎么办 1个回答
-
问快影配音怎么制作 1个回答
-
问在哪可以查社保缴费情况 1个回答
-
问男配音盗墓类的都有谁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