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林公忠平王祖殿》
林公忠平王祖殿,是闽东民间信仰极具代表性的活动场所之一,也是各地信众传承林公香火的发源地。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就约有十五万信众前来杉洋“求林公”、分香火,以寄托人们对于新年的期盼,同时,林公信仰在海内外也颇具影响。那么,林 公是谁,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周宁的林公祖殿又是如何成为信众心中的圣地呢?
郑勇 周宁县博物馆馆长
林公是宋代人士,他年轻的时候在这个地方生活,他是一个打虎英雄,当时这个地方的虎患非常严重,所以林公,在当时,在生的时候就是一个英雄人物。
据《宁德县志》记载,林公,名祖亘,生于南宋庆元年间,原籍宁德云气,后迁往杉溪村(今周宁玛坑杉洋村)生活。在闽东百姓的眼里,林公是发明大排铳,驱赶野兽的英雄,也是精通医药之理,普救众生的神医,因此在他仙逝之后,被百姓奉为神灵,香火绵延不绝。
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杉洋村的水尾,就是我们背后这个地方,建了一座林公祖庙,当时的建筑应该是比较简单的,据说是用一个简单的石塔。
明成化七年(1471),时任刑部尚书的宁德人林聪,将民间流传的林公事迹写成奏书上报朝廷,明宪宗朱见深敇封林公为“杉洋感应林公忠平侯王”,下诏在周宁县杉洋村建忠平王祖殿。
林公忠平王祖殿坐北朝南,位于杉洋村村尾,占地面积2719平方米,总面宽47.7米,总进深57米。主要建筑有单孔石桥、门楼、钟楼、鼓楼、正殿及东西配殿。立于正殿内的碑文上写“正德八年癸酉岁创建庙宇全座,杉溪合境立”,可知现存祖殿创建于1513年。从一座小庙发展到如今规模,林公祖殿先后经历了多次重建,至今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2013年5月,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祖殿门楼面阔五间,通宽18.8米,进深一间4.1米。门楼上方为清代增建的重檐歇山顶太子亭,以多彩斗拱悬挑出檐。正门为人字形5块青石筑成的门眉,浮雕“八仙”,两侧刻有楹联。门上立有“敇封林公忠平王祖殿”的石刻坚匾。殿门两侧有石雕门神两尊,真人大小。左右梢间各辟砖拱小门。门楼两侧檐下绘有《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情景。
进楼门为石板铺砌而成的天井,蹬七级上正殿。正殿面阔五间,通面阔18.8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0.4米,单檐歇山顶,左右配殿采用相对使用级别较低的单檐悬山顶来烘托祖殿重檐歇山顶的庄严气势。正殿三面设有神龛,祀林公等诸路神仙,抬梁为穿斗式混合土木结构。基座高1.2米,踏跺两侧垂带石,一改厢房低矮单调,仅为过道之用的传统模式。
在建筑手段上,林公祖殿以官式大木作法为主,小木装饰,造型手法多样,斗拱、木雀、弓梁、垂花柱、花座木锯花、花窗、博风板、悬鱼等无一缺失,灰塑、彩绘、木刻、石雕皆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时光流转,八百多年后的今天,林公忠平王祖殿的香火依旧寄托着人们心中最单纯质朴的诉求,人们渴求生活幸福安康、家庭和谐美满,信仰是他们内心淳朴的外在表现,这座深藏在大山中的恢宏建筑彰显着古代闽东人的勤劳与智慧,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
问视频怎么加字幕上去 2个回答
-
问视频怎么加字幕上去 2个回答
-
问视频怎么加字幕上去 2个回答
-
问哪吒配音背景音乐 2个回答
-
问ai语音配音语速多少 2个回答
-
问学配音下载什么软件 2个回答